9月22日至23日,應中文系邀請,北京師范大學童慶炳教授來我校講學。
童慶炳教授帶來了關于“‘美在關系’新解”和“文化詩學”兩場精彩的講座。在22日舉行的關于美學的講座中,童教授在狄德羅的“美在關系”的觀點上,對美學的界定給出了新的詮釋。他認為“美是什么”包含三個層次,即:美的對象、美的素質和美的本質;形成美的根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包括主體即人的層面、客體層面和中介層面等。
23日的文化詩學講座中,童教授提出文化詩學的意義在于現實關懷和學術關懷;文化詩學是一種方法論,而非一種可反復經營的理論;并從文化詩學的“三個維度、三種品格、一個精神”的角度解析了文化詩學的基本建構。最后,童教授與中文系的老師討論了關于文化詩學的見解,并與同學們進行現場互動交流。
童教授此次是借返鄉探親之際來到我校交流講學的,他的兩場精彩講座,讓中文系學生明晰了對美學和文化詩學的認識,加深了對美學及文化詩學內涵的理解,激發了廣大師生研究學習的熱情,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
附:童慶炳教授簡介
福建連城人。中共黨員。1958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現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北師大文藝學中心主任。曾任越南河內師范大學專家,阿爾巴尼亞國立地拉那大學客座教授,韓國高麗大學??妥淌冢录悠履涎罄砉ご髮W研究員,校外兼職有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生活之帆》(合作)、《淡紫色的霞光》,隨筆散文集《苦日子甜日子》,專著《文學概論》、《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文學創作與審美心理》、《文體與文體創造》、《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合作)、《文學創作與文學評論》、《童慶炳文學五說》、《中國古代意義》、《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等。《現代心理美學》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優秀著作獎,《文學理論教程》獲畫家教委第三屆優秀教材一等獎、1996年國家級教材二等獎,專著《中西比較詩學體系》獲北京市社科優秀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