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19日晚,在漳州師范學院逸夫圖書館五樓報告廳里,作家、評論家、中國傳媒大學沈敏特教授為我校師生做了關于現代人所不能不關注的幾個現代重點問題的精彩系列講座。其中,18日晚的講座主題為《現代文化與現代人》,19日晚的講座主題為《現代愛情與現代人》。
    在18日晚的《現代文化與現代人》講座中,沈教授為我們深刻而精辟地闡釋了:歷史文本文化——看待文化的基本視角、文化的定義與審視民族文化的基本視角、文化覺醒與血的代價、文化傳統的核心因素等現代人如何對待文化的態度與認知標準。同時,沈教授從價值觀、審美觀、真理觀的角度出發,又以他多年從事社會文化事業的豐富閱歷和廣博視角,為青年學子透視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之魂。
    在19日晚的《現代愛情與現代人》講座中,沈教授先從剖析魯迅《傷逝》開始,巧妙地引出了我國現代真正意義上的愛情題材;而后又條分縷析地梳理了二十世紀以來我國現代愛情小說題材的發展脈絡,特別對近三十年愛情小說題材中針對愛情文化觀念的發展軌跡的清晰描述中,揭示現代人的現代愛情中所滲透的各種政治道德、一般社會道德和具體人性道德之面面觀。沈教授的講述還準確而恰當地引用了諸多馬克思、恩格斯、杜勒魯奇等世界偉人的有關家庭、婚姻與愛情方面的著名論斷,直令滿堂學子拍案叫絕,贏得了陣陣欽佩的掌聲。
    沈教授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獨立的思考精神為在場師生做了兩場極具現代意義的講座。所涉及的問題均是現今很前衛、很普遍而又倍受青年學子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這樣的講座對于我們該如何直面厚重的歷史傳統、如何迎接嚴峻的現實考驗、如何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無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沈敏特,曾用名毓鐘、明德。
江蘇蘇州人。1957年畢業于
山東大學中文系。歷任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合肥師范學院、安徽勞動大學及安徽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評論集《春鬧集》,評論《愛情題材的歷史性突破——論〈傷逝〉中愛情悲劇的根源》、《民族心理結構大調整的報告——論近期中國文學的一種趨勢》,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等。現為安徽省文聯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