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20時,廣東人民出版社副主編盧家明編審應邀于博中603室為新聞傳播系師生做一場題為“精品圖書是如何煉成的”的講座。
盧家明先生以“一日心期千劫在”為眉由納蘭性德填贈顧貞觀的曲詞《金縷衣》的欣賞引入講座的主題,講述了在自己編輯生涯中與《中國魯迅通史》老作者、中科院院士張夢陽間的偶然而又傳奇的交往,給了我們“結交優秀作者是發現精品雙效圖書選題的前提”的啟示。相對于9天即完成出版的“非典”時期由廣州第一醫院護士長日記整編的《護士長日記》,追蹤了13年才完編的兩百多萬字的巨作《清代理學史》更突顯出盧副主編在緊抓快節奏的市場訴求的同時能保持沉靜的心態,不懈執著的的堅定信念。
在介紹精品書選題、制作過程時,盧家明先生說道:“編輯的學養是精品圖書的質量的保證”,他強調一名合格的編輯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由此勸勉在場同學要勤奮學習,不斷提高素養。“把心交給作者”,盧先生以此作為本次講座的總結。把心交給作者,也是把心交給了讀者、編輯市場化趨勢的需要。講座在當晚22時許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盧家明先生現任廣東人民出版社正編審,由他策劃、審編的《中國魯迅通史》、《護士長日記》、《清代理學史》等多部精品書獲得多項國家圖書獎,并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學評論》等多個文媒發稿評論、引用。